主页 > 肿瘤疾病 > 鼻咽癌 >

对于鼻咽癌 您了解多少?

来源:成都御生堂中医馆 在线预约 电话咨询
通 告

欢迎到成都御生堂中医馆,就诊时间08:30-18:00(无假日医院)

  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两倍。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大多在30-50岁之间。

  国内鼻咽癌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以广东省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市和广西省东部的梧州为高发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

  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同时鼻咽癌具有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却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颅神经转移的特点。

  鼻咽癌采用放疗为主,手术及化疗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疗。

  病因: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遗传因素:

  1)家族聚集现象: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

  2)种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3)地域集中性: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

  4)易感基因: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鼻咽癌肿瘤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号染色体,在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发现多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

  2、病毒感染: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从非洲Burkitt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建立了一株可以传代的淋巴母细胞株。电镜下可见疱疹型病毒颗粒。由于它具有与疱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性,故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即EB病毒。

  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EB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和监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和随访监控的指标。

  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3、环境因素:

  有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反之,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在断奶后首先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另外,鱼干、广东腊味也与鼻咽癌发病率有关。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亚硝酸或硝酸盐(需经细胞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与细胞中的仲胺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如镍等在环境中含量超标,也有可能诱发鼻咽癌。

  CT扫描(A、B)示鼻咽腔明显狭窄,鼻咽左侧壁及后壁增厚形成软组织肿块(↑),左侧咽隐窝消失,双侧颈动脉鞘区、颈静脉后方可见肿大淋巴结,平扫(C、D)呈等密度(↑),增强(E、F)后淋巴结转移与颈部血管分界清楚(↑)。

  临床表现

  1、原发癌症状:

  1)涕血和鼻出血:

  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中带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而粘膜下型者则涕血少见。

  2)耳部症状:

  肿瘤在咽隐窝或咽鼓管圆枕区,由于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耳鸣、听力下降等,临床上不少鼻咽癌患者即是因单侧耳鸣伴同侧偏头疼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

  3)鼻部症状:

  原发癌浸润至后鼻孔区可致机械性堵塞,位于鼻咽顶前壁的肿瘤更易引发鼻塞。初发症状中鼻塞占15.9%,确诊时则为48.0%。

  4)头痛:

  是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产生原因可以是:

  A、神经血管反射性痛;

  B、三叉神经第1支(眼支)的末梢在硬脑膜处受压迫或颅底骨质破坏;

  C、鼻部局部炎性感染;

  D、肿大的颈部淋巴结,既可能压迫颈内静脉导致回流障碍而产生钝性头痛,也可能侵蚀颈椎骨质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

  2、鼻咽癌I、II期病例常见的初发症状大致如下:

  I期病例初发症状依次为涕血(32.7%),耳鸣(23.5%),头痛(19.4%),鼻塞(12.2%),听力下降(10.2%),无原发癌症状(2%)。

  II期病例初发症状依次为颈部淋巴结肿大(40.1%),头痛(13.2%),涕血(13.2%),耳鸣(12.5%),鼻塞(9.2%),听力下降(8.6%),无原发症状(3.2%)。

  3、眼部症状:

  鼻咽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时虽然已属晚期,但仍有部分患者以此症状就诊。

  鼻咽癌侵犯眼部常引起以下症状和体征:视力障碍(可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与水肿均可见到。

  鼻咽癌侵入眼眶的途径如下:

  1)经颅内侵入眼眶:鼻咽癌经颈内动脉管或破裂孔侵犯海绵窦,之后向前由眶上裂到达眼眶。大多数病例经此途径侵入。

  2)经颅外扩展至眼眶:

  A、肿瘤由鼻咽腔经翼管进入翼腭窝,再从眶尖至眶内,这是一条自然通道。但翼管十分狭小,肿瘤不易经此而到达翼腭窝。故临床上更常见的是肿瘤先破坏翼管基底部,然后再经眶尖达眶内;

  B、鼻咽顶后壁之肿瘤常向前侵入鼻腔,后经蝶腭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尖或眶下裂侵入眼眶内;

  C、肿瘤向前侵入鼻腔后部时,可容易地破坏筛窦纸样板,再进入眼眶。

  D、脑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癌在向周围浸润的过程中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受累较多,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则甚少受累。